《何以笙箫默》

第一次看到这书名,感觉很有文学的味道(其实就是难念,看不懂-_-”’)。

嗯,这小说是昨天一口气看完的。

故事很紧凑,情节安排的也很合理,也没有言情小说的俗气。

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真实。

引用“序”里的话就是:

温馨不够,因为那比温馨更有穿透力;热烈不够,那比热烈要牵绵;浪漫也不够啊,它是如此的真实。

那种带一点蛮横的温柔,故作冷漠的刻骨相思,满不在乎中流露的丝丝体贴,那样的男子,是梦中最美的爱情也比不上的。

面对女友赵笙默的突然出国,他虽然有过自暴自弃,但始终没有忘记她,执着地等待着。钱包里一直存着大学时期她借书证上撕下来的照片。

七年后,她回来了。故事也就开始了。

我觉得男主角何以琛对爱情的执着让我挺感动的。

但是我又想,七年时间里,何以琛是受着什么样的煎熬呢?

难道他没想过这样的等待很有可能会是没有结果的。

她也许就不回来了,也许早就在那边成家,就算回来也有可能已经不爱他了。

对她的爱是有的,但肯定也有恨的。

有时候爱与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。

只是我不知道,在他心里爱恨到底是谁占上风。

一直在想,这七年里到底是什么动力让他坚持着?

没有说分手,这份爱就没有结束。

这是我的理解。可能太理想化了。

但整篇小说里确实没有描述过他们说分手。

但当后来见到她的第一面开始,

我想,他心理爱与恨的矛盾就开始显现得越来越激烈。

一方面,七年分离造成的裂痕时时刻刻在提醒着彼此的伤痛

也许只是细小的伤口,可是同样痛不欲生。

另一方面,彼此七年的相思,有着共同美好的回忆。

只是因为彼此都太在乎,所以受不起。

所以小说里出现了一个极端的现象来诠释他们的处境:

之前两人还是愤怒交加,最后分开时丢下一句“明天要你的答复。”

第二天,他去接她。准备直接去民政局登记结婚。

在去民政局的路上,书中描述的:

“他是在逼她,也在逼自己,不管结果如何,他要一个了结,而且一点反悔的余地都不留。如果她现在下了这个车,那么他们今后就真的再无可能了。”

在结婚后,也就是慢慢的融合,消除误会云云。最终是圆满大结局。

对默笙的感觉,我一直很欣赏,性格好,心地又善良,在美国收养了一个孩子。

最重要的还是对以琛那份矢志不渝人爱,离开美国,虽然可能是没办法,但多少也是以琛、以玫的话所影响。

扪心自问,自己有没有像默笙一样恋恋于过去?

还有一句话,关于以玫篇里的,很经典:

“有些人的伤口是在时间中慢慢痊愈,如我。

有些人的伤口是在时间中慢慢溃烂,如他。”

嗯,就说这么些,还是常说的,每个人都有每个的不同的想法。

有兴趣的可以下载看一下。

UUshare下载